2025
08/08
17:00
来源: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
【字体:大中小】
访问量:次
原标题:新疆举行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,围绕“深入实施‘六大发展战略’,推动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”作介绍
8月7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(第三场),围绕“深入实施‘六大发展战略’,推动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”作介绍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副书记、州长刘欣,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副州长杜应昆,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党剑亭,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发改委党组书记、副主任林栋凤出席发布会,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。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雪亮主持。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雪亮:
女士们,先生们、各位记者朋友:
大家上午好!
欢迎出席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该系列的第三场。主题是:深入实施“六大发展战略”,推动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:博州党委副书记、州长刘欣先生;博州副州长杜应昆先生;博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党剑亭先生;博州发改委党组书记、副主任林栋凤女士。
首先,有请刘欣先生介绍情况。
博州党委副书记、州长刘欣:
各位媒体朋友,女士们、先生们:
大家好!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。首先,我代表博州党委、政府感谢大家对博州的关心和支持!
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,70年辉煌历程,70年砥砺前行,伴随着新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,博州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、历史性成就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,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指挥下,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,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深入实施依法治州、团结稳州、生态立州、口岸强州、文旅兴州、产业富州“六大发展战略”,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,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.2%,2024年达到540.2亿元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.7%、9.1%,2024年达到41626元、26446元。今年上半年,全州地区生产总值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投、社零额分别增长7.6%、27.2%、16.7%、9.7%,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疆平均水平,延续了良好势头。
我们坚持依法治州,长治久安的基础越来越牢。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把依法治国、依法治疆的要求落实到各个领域,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全面深化平安博州建设,着力构建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,推动平安建设人人参与、平安成果人人共享,博州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“长安杯”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等殊荣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。当前,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博州、着力打造全疆典范地州。
我们坚持团结稳州,感恩奋进的旋律越来越响。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彻到各领域全过程,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自治州和所有县市全部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。深入开展文化润疆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我们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,财政支出的70%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,推动发展成果持续惠及民生、凝聚人心。如今的博州,各族群众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,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。今后,我们将在更大范围、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铸牢中国心、中华魂。
我们坚持生态立州,多彩博州的颜值越来越靓。蓝天白云、空气清新、山清水秀已成为博州最鲜明的标签。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悉心呵护我们的生态环境,林地、草地、湿地占全州总面积的83.2%,空气优良天数超过96%,河流湖库和饮用水源地水质100%达标。绿色转型提质增效,绿电装机占比达到85.7%,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。
我们坚持文旅兴州,融合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。博州旅游资源丰富,赛里木湖、夏尔希里闻名遐迩。近年来,我们充分挖掘利用阿敦乔鲁遗址、孛罗古城、察哈尔西迁、土尔扈特东归等历史文化资源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动全州旅游提档升级。环赛湖公路自行车赛、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精彩纷呈,赛里木湖旅游婚姻登记火爆出圈,博州已成为无数游人追寻的诗和远方。去年赛里木湖游客量位居全疆5A级景区前列,单日最高游客量达9.5万人次,今年截至8月5日景区接待游客500万人次、同比增长11.24%。
我们坚持口岸强州,辐射带动的能力越来越强。口岸是博州最大的优势,也是发展潜力所在。近年来,我们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核心区建设,先后投入100多亿元,全面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效率,2024年阿拉山口口岸铁路和公路过货量达1773万吨、居全疆前列,通行中欧中亚班列7684列,中欧班列通行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。今年博州获批全域跨境电商综试区、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和保税混矿试点,为口岸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。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、落地经济转变,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多博州贡献。
我们坚持产业富州,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。我们立足资源禀赋、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,全面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、绿色矿业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现代商贸物流、进出口落地加工、文旅康养特色重点产业提质增效。精河枸杞、天莱香牛、赛湖冷水鱼等品牌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;积极推进风光水火储全要素能源一体化开发利用,在建新能源装机规模近800万千瓦,正朝着打造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目标进发。下一步,我们将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强链补链,加快构建具有博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今天的博州,安定和谐、欣欣向荣、未来可期。博州的实践充分证明,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无比英明正确,完全符合新疆实际,顺应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期盼。我们将坚决把依法治疆、团结稳疆、文化润疆、富民兴疆、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,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。
借此机会,也诚邀社会各界朋友走进博州,感受边疆魅力,见证博州发展。谢谢大家,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来回答大家的提问。
陈雪亮:
谢谢刘欣先生的介绍。下面,进入记者答问环节。请大家举手示意,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。
中国日报社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中国日报社记者。刚才介绍道,阿拉山口口岸是博州的发展潜力所在。能否介绍一下博州口岸经济发展相关情况?下一步有什么打算?谢谢。
刘欣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,这个问题我来回答。阿拉山口是国家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博州自觉把口岸置于全国全疆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,主动融入和服务“一带一路”核心区建设,大力实施“口岸强州”战略,博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。
一是口岸枢纽地位持续巩固。我们深入实施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“双提升”工程,铁路、公路通关承载能力分别达到4000万吨、200万吨;在全疆首创推行“公路口岸+属地直通”模式,公路通关压缩至5小时以内,铁路出口实现秒级放行。口岸开通以来,钢铁驼队日夜兼程、国际卡航不绝于途,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4.6万余列,通关过货5.02亿吨。二是对外贸易业态不断丰富。我们立足口岸政策平台优势,不断开拓创新。跨境电商、边民互市、市场采购等蓬勃发展,今年上半年,边民互市完成贸易额2.06亿元、增长近2倍,市场采购贸易完成贸易额1.1亿元。随着今年博州获批全域跨境电商综试区,以及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政策的落地,将进一步增强口岸经济发展活力。三是口岸发展动能加速集聚。我们切实发挥阿拉山口综保区的引领作用,目前综保区已入驻企业380家,上半年实现进出口贸易值187.1亿元。加快推动口岸功能和配套产业向博乐市、精河县延伸,义乌—博乐卡航模式常态化运营,打开了小商品通往中亚、俄罗斯和欧洲的新通道,精河国际公铁物流园建成投用,与阿拉山口形成了功能互补、物流互通、多点支撑、联动发展的格局,带动全州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额完成327.5亿元、增长21.9%。
下一步,我们将抢抓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,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更好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大局。谢谢!
中国新闻社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。这段时间,全国各地游客专程前往赛里木湖打卡,请问博州在推动赛里木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?谢谢。
刘欣:
谢谢您的提问,这个问题请杜应昆同志回答。
博州副州长杜应昆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赛里木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,也是我们博州最耀眼的旅游名片,近年来连续霸榜新疆景点热度排行榜,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,只为一睹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”的绝美风光。
近年来,我们坚持一流资源、一流开发,深度挖掘文旅资源内涵底蕴,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一是加快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。我们加快打造赛湖小镇,积极拓展码头画舫、空中索道、低空飞行、高空跳伞、动力冲浪等优质旅游产品,开发旅拍、婚纱摄影、歌舞演艺等体验性业态,全力满足游客多样化、个性化和品质化旅游需求,山水、林湖、湿地、冰川等原生态景观和“春赏百花秋望月、夏有凉风冬听雪”的四季体验,构建起全季节、全场景、全龄层的文旅发展新格局。二是着力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。我们深刻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实施景区核心区禁牧、生态修复与保护、污染源治理等43个项目,用心呵护“赛湖蓝”;我们持续举办环湖公路自行车、国际风筝滑雪等品牌赛事和“蓝冰之约”冰雪嘉年华、国际露营大会系列活动,游客在视觉享受、情景感受、动静互换中愉悦身心,有效提升了景区的品牌影响力,赛里木湖“金字招牌”越擦越亮。三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。我们秉持“游客的体验永远比流量和收入重要”的理念,以游客为中心,推进旅游服务现代化、管理智慧化,“一部手机游赛湖”智慧平台、新游客中心AI智能导览等让游客体验了高效精准的旅游服务;我们加快完善赛湖景区服务设施,引导游客“游在湖内、吃住在湖外”,最大限度保持赛里木湖“原生态”。目前17座新建旅游公厕建成投用,环湖92公里现有公厕46个,总厕位达到2000个。赛湖小镇13座酒店、20个停车场正在加快建设,建成后景区床位数、车位数均达到1万个以上。今年以来,景区旅游持续火爆,截至8月5日接待游客500万人次、同比增长11.24%,稳居全疆5A级景区前列。
最后,再次感谢各位朋友对博州文旅的关注和支持,也诚挚邀请大家到博州“游赛湖”感受爱情圣湖的梦幻,“泡温泉”享受度假康养的乐趣,“观口岸”感悟爱国戍边的情怀,“赏海棠”拥抱粉色花海的绚烂,“探沙漠”领略大漠孤烟的壮美。谢谢!
环球网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环球网记者。刚才刘欣州长介绍到良好的生态扮靓了博州的颜值,请问博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?有何成效?谢谢。
刘欣:
谢谢您的提问,这个问题请党剑亭同志回答。
博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党剑亭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多年来,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大力实施“生态立州”战略,努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一是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地方立法。我们紧扣中央大政方针,紧贴群众所思所盼,注重发挥法治对生态环境的规范和保障作用,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地方立法,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先后制定出台《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》《赛里木湖保护条例》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田防护林保护条例》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》等6部涉及生态环保的地方性法规,全力守护博州的绿水青山。
二是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。我们聚焦关键领域,持续抓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,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%以上,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,“推窗见蓝天、出门享清风”已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日常。我们全面落实“河湖长制”,强化污染源头管控,实施保护博尔塔拉“母亲河”行动和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全州河流湖库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%达标。每到冬春两季,在博州的河湖水库、公园水系都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野鸭、天鹅等候鸟来此栖息,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画卷。我们持续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,博乐市每年有近10万吨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利用。
三是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我们坚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、防沙治沙,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生态环境。先后建成3个国家级、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,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处,全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州域总面积的50%以上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州累计完成防沙治沙124.4万亩、国土绿化45.5万亩、退化草原修复78.9万亩,较“十三五”分别增加42.9%、30.9%和50.9%,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疆4.7个百分点。同时,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,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,坚持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,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州GDP年均增长7.3%、万元GDP能耗下降10.9%。
绿色映底蕴,山水见初心。守护蓝天白云,留住碧水净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。展望未来,博州将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,努力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增添更多亮色。谢谢!
经济日报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经济日报记者。近几年,博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,请问采取了哪些举措?有何成效?谢谢。
刘欣:
谢谢您的提问,这个问题请林栋凤同志来回答。
博州发改委党组书记、副主任林栋凤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博州地处欧亚大陆腹地,属温带大陆性气候,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800小时,境内有阿拉山口风区、卡昝风区、赛湖风区等优质风能富集区,得天独厚的“风”“光”资源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近年来,我们将新能源作为发展的新赛道,积极融入国家“三基地一通道”建设,坚决扛实政治责任,全力以赴为全疆全国能源资源战略大局贡献博州力量。一是突出规划引领。我们坚持规划先行,围绕构建绿色安全新型能源系统,科学制定新能源规划“一张图”,统筹谋划能源发展布局,系统推进风电、光伏、光热、火电、独立储能等全要素能源一体化开发利用,重点在能源综合基地建设、关联产业联动发展、电网整体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突破。二是加快项目建设。我们充分用好国家、自治区相关政策,积极开展精准招商,吸引众多优质企业落地布局。去年以来,2×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、两个100万千瓦光热一体化等534万千瓦光伏(光热)、253.2万千瓦风电、115万千瓦独立储能等项目加快建设,在建项目规模是历史存量的10倍。截至目前,全州已建成并网能源装机规模350万千瓦,是“十四五”初期的3.5倍,实现历史性突破。其中新能源343.5万千瓦、占97.8%,绿电装机比例位居全疆前列。预计到今年年底,全州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将达560万千瓦以上,到明年年底,风光水火储综合能源规模将突破千万千瓦级。为拓宽电力外送通道,我们加快推进赛里木750千伏变电站主变增容、220千伏城东变等13项重点输变电工程,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布局,确保电力发得出、送得远。三是力促产业发展。我们坚持“一手抓发电、一手抓消纳”,把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统筹谋划、系统推进新能源与产业协调招商。积极开展新能源绿电直供试点,探索推进新能源专线、工业绿色微电网、边远地区离网型微电网建设,积极吸引新能源消纳项目落地,不断延链补链强链,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
下一步,我们将围绕构建绿色安全新型能源系统,加快全要素能源一体化开发利用,着力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。谢谢!
新疆日报社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新疆日报社记者。据了解博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,文化润疆深入开展,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?谢谢。
刘欣:
谢谢您的提问,这个问题请杜应昆同志回答。
杜应昆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,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。现在这里生活着汉、蒙古、维吾尔、哈萨克、回等35个民族、50多万群众。
多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,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,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文化润疆,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一是推进文化润“心”。1762年察哈尔蒙古官兵西迁戍边、1771年土尔扈特东归祖国的壮举,传颂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故事,也激励着博州各族群众同心同向、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。我们坚持以增进认同为目标,深挖博州历史、革命、现实等题材,创作推出《爱在赛里木湖》《少年英雄江格尔》等一批优秀文化产品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生动融入各族群众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我们充分挖掘孛罗古城、安阜古城等历史文物古迹,让中华文化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通过实物实景直抵人心。二是丰富载体融“情”。我们深入开展“收集小故事、寻找小典型、表彰小模范”等民族团结“微行动”,以“微行动”促进民族“大团结”。我们坚持让群众唱主角,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,“村BA”“村超”“村晚”越办越火,各族群众在一次次互动中,心与心贴得更近、情与情交融得更深。我们大力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,以湖北援博为纽带,推动鄂博“百校结对、千师结友、万生结亲”,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国心、中华魂。三是深化共建提“质”。我们坚持以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活动为抓手,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十一进”活动,全州共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、示范单位1125个,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154个、教育实践基地55个,博州成功创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”,所有县市均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。我们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、有效的社区服务、丰富的社区活动,推动实现空间、文化、经济、社会、心理上的全方位互嵌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9%以上,营造了各民族共居、共学、共事、共乐的浓厚氛围,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
今天的博州,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,各族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提升。面向未来,我们将在深化内涵、丰富形式、创新方法上加力使劲,务实推进文化润疆,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博州力量。谢谢!
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。前不久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,对口援疆工作在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。能否介绍一下湖北援疆的相关情况?谢谢。
刘欣:
谢谢您的提问。这个问题请林栋凤同志来回答。
林栋凤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州已经走过26个春秋。26年来,特别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,我们用好对口援疆扶持政策,积极发挥受援地主体作用,努力在教育医疗、干部人才、项目产业等重点领域下功夫,推动湖北援疆工作走深走实。
一是全面推进教育医疗援疆。我们充分借助湖北省科教强省优势,深化两地教育医疗人才资源共享融合,先后引入湖北名校资源在博州设办8所分校,打造了从学前到大学“全链条”“组团式”教育援疆品牌,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湖北优质教育,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为数万名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;依托湖北省22家部属省属三甲医院以“院包科”形式对口帮扶博州人民医院,创新构建了援疆医生联盟“3+N”工作矩阵,解决了各族群众“千里寻良医”的问题。二是着力加强人才援疆。我们大力开展柔性引才,先后与湖北高校共建创新平台6个、人才培养基地14个,培训博州教师、医护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3.1万余人次,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。今年上半年,博州就引进湖北各领域专家人才1344人次、“小组团”专家团队28个、高层次紧缺人才151人,实施智力援疆合作项目33个,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。三是深入推进项目产业援疆。我们聚焦民生领域,扎实推进援疆项目,“十四五”以来累计实施援疆项目318个、26.29亿元,90%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基层和民生,进一步改善了博州基层公共服务条件,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;我们深入发挥区位资源优势,和湖北省一道务实推进产业援疆,一批纺织服装、装备制造、能源矿产、文旅康养等项目落地建设,目前湖北企业投资新疆产业项目350个1100亿元,其中博州74个136亿元,为博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;我们加强与湖北港口集团、机场集团的对接合作,中欧中亚卡航集结中心项目建成投用,博乐阿拉山口机场至鄂州花湖机场货运航线开通,为新疆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华中市场搭建了快速通道。
“长江天山一脉牵、鄂博手足情相连”。下一步,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,切实发挥受援地积极性,扎实推动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开创新局面。谢谢!
兵团日报记者:
感谢主持人,我是兵团日报记者。近年来,党中央多次强调,要“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”,请问博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重点采取了哪些举措?下一步还将如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?谢谢。
刘欣: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。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。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家事国事天下事,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”的殷殷嘱托,深刻认识发展与稳定、发展与民生、发展与人心的紧密联系,坚持将财政支出的70%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,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、凝聚人心。
我们努力让群众实现更好的就业更多的增收。多年来,我们积极构建“大就业”格局,全力以赴扩渠道、提技能、促创业,努力让更多的群众稳定就业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州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.9万人,“零就业家庭”始终保持动态清零。2024年,全州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626元、26446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全疆水平,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、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我们努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。我们借助湖北省教育大省优势,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,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。今年,全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超过80%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深化校企合作,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达1.2万人,更多的孩子拥有了一技之长。我们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,去年花在教育上的钱占民生支出的六分之一。
我们努力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我们积极回应群众健康需求,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,全州创建三甲医院2家,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。我们设置“一站式”患者服务中心,上线“智慧化预防接种中心”、医保“刷脸结算”等应用,群众就医更加便捷。同时,我们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让更多老百姓能够就近看病。
我们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。我们持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,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,快递包裹送到了各族群众家门口;持续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,群众饮水实现了“同源、同网、同质、同服务”;加快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,“十四五”以来,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8068套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03个,惠及群众近13万户,更多的城乡居民住上了“好房子”。连续多年实施“十件民生实事”,让城乡居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。
民之所盼、政之所向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实施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的举措,努力让博州各族群众过上更有保障、更加美好的生活。谢谢。
陈雪亮:
谢谢各位发布人,谢谢各位媒体朋友。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。请大家继续关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
作者:
【打印本文】【关闭】
点赞
收藏